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携程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这家刚刚公布第二季度财报、净利润狂赚48亿元的在线旅游巨头,被郑州市市场监管局约谈。
官方通报显示,携程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五条及《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存在利用服务协议、交易规则和技术手段对平台内经营者的交易及交易价格进行不合理限制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并非携程首次因价格操控问题被约谈,在45天内,这已是第二次。2025年8月5日,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曾对携程进行过约谈。
而我们也注意到,郑州市场监管局对携程提出的三项整改要求意味深长:合同条款修订意味着平台需放弃部分规则制定权;调价工具优化实质是剥离算法强制性;建立长效合规机制则预示运营成本结构将重构。
商家的“愤怒之源”:利润被无奈掠夺
携程被约谈,限期整改,或许最开心的当属酒店从业者。无他,他们认为本该自己赚的钱都被携程赚走了。
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携程集团净营业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16%;净利润48亿元,同比增长26%,平均每天净利润达5333万元。而在所有业务版块中,住宿预订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最快。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体酒店,行业前两大酒店集团利润加一起仅18.3亿元。
另据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北京1613家酒店总利润额是5980万元,仅仅比携程二季度财报中一天的利润额多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巨大的利润差距,让酒店老板们“怨气冲天”,社交媒体上商家们关于携程变相二选一、剥夺酒店定价权和经营权、软性垄断的吐槽层出不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商户称,若想成为携程金牌商家,价格必须比美团低5%。而特牌的要求更加苛刻,特牌意味着全网独家,一旦与携程签约特牌酒店,便不能在美团、飞猪、booking等线上品牌上存在报价,即便是代理报价也不行。
这种排他性的合作模式,严重限制了酒店的经营自主权,让酒店失去了在多个平台上拓展业务、比较价格和服务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成为携程的金牌、特牌后,酒店不仅要满足变相“二选一”的要求,还要支付更高的佣金。目前携程佣金率普遍为12%-20%,特牌商家15%-20%,部分稀缺资源达30%。而且流量倾斜也不一样,挂牌酒店的展示先后顺序为特牌>金牌>无牌。
然而,挂牌并不意味着一定有流量。按照云南一家酒店的说法,目前携程上挂牌的商户很多,单单挂牌但展示排名不靠前并没有用,消费者在搜索酒店的时候最多翻2-3页。
为了获得更好的排名,酒店还需要在携程上充值,购买“金字塔”和“云梯”两个推流产品。其中,“金字塔”是点击付费,只要消费者点击进酒店详情页,携程就会扣点;“云梯”则是提佣工具,提佣比例商家可以在后台进行调整,目前想要在云梯上有效果,至少要提5%-10%的佣金。
此外,携程还有“竞争圈”、“首页搜索”等推流产品。例如“竞争圈”,A酒店通过给携程付费,把B酒店标记为“竞争圈”酒店,那么所有B酒店的潜在客源,浏览B酒店之后再下翻酒店时,A酒店就会自动跳出,这相当于付费给携程,让携程帮自己从竞品那里“偷”流量。
不少商家表示,除了基础佣金之外,一旦在携程上停止充值烧流量,订单量就会下滑很多,所以携程的实际成本要比基础佣金率高得多。
“调价助手”:携程算法霸权的“利刃”
携程之所以如此强横,商家愿意忍气吞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携程在酒店行业有足够强的先发优势。携程深耕行业多年,拥有稳定的客源流量,又依靠金牌、特牌进行变相“二选一”合作,并给予核心商户一定的流量倾斜,形成了资源壁垒和强大的议价能力,让竞争对手难以复制。
然而,携程的“调价助手”却成为了算法霸权的典型代表,也是此次被约谈的重点问题。
“调价助手”是内置在携程平台商家版后台的程序,会定期扫描其他平台同款酒店产品价格,方便平台监测当前产品价格是否比竞品平台更低。一旦发现某个酒店定价比其他平台高,“调价助手”会立即通过系统自动调低酒店底价,或是给酒店产品参加促销活动。
与飞猪、美团等平台定期协商定价的机制不同,携程的调价系统往往会强制改价,不会跟商家商量。
此前,澎湃新闻曾报道,有商家一天内被携程系统自动调价超过5次。今年7月份,郑州一堆酒店老板们曾联名签字,向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携程“调价助手”,这也是此次携程被约谈的导火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携程的私自调价行为给酒店带来了诸多麻烦。贵阳中华中路一家酒店的负责人表示,酒店定价明明是210元/房,而携程“调价助手”偷偷把价格改成180元/房,并未通知酒店。
茶园地铁站附近的一家酒店也表示,携程在未与酒店协商的情况下,自动调价,把价格调低10%。这种行为不仅造成了酒店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最后酒店为了息事宁人,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低价售房。
此前,昆明万达广场附近一家酒店负责人曾表示,有时候携程的“调价助手”已经不单单是追求全网最低价。比如酒店购买了“竞争圈”产品,“调价助手”就会突然调低酒店价格,让酒店显得价格在同商圈中很有竞争力。
该负责人也承认,突然调低价格后,是能卖掉房,但很多时候酒店是卖一间亏一间,更像是携程为了给购买推流产品的商户完成成交,提供出的一种情绪价值。因为酒店的定价是综合了能耗、租金、人工、渠道推广等成本之后得出的相对合理的价格,而携程却随意更改,根本不考虑酒店的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让商家无奈的是,“调价助手”的关闭功能形同虚设。后台虽然有个关闭按钮,但得等业务经理审核,审不审得过还不一定。好多商家反馈,就算关成功了,没过几天它又自己悄悄打开了。不懂技术的商家根本发现不了,长期被操控还蒙在鼓里。
而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光是“携程调价助手”关键词的投诉就有一百多条,“未经同意开通、关了又自动开”比比皆是,这跟装了个流氓软件有啥区别?
生态失衡:共赢的“三角凳”摇摇欲坠
携程的这些行为,不仅压榨了酒店利润,也窃取了消费者利益及体验。酒店想要在携程上获得更多的流量支持,就必须付出更高的佣金及“苛捐杂税”,雇佣更多的员工,消耗更多的能耗、物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酒店慢慢陷入一个怪圈——卖得越多,成本越高。为了从中间扣点利润出来,酒店开始剑走偏锋,降本增效,降低人房比、雇佣兼职、缩减物料损耗等。
这直接导致了消费者体验的下降。很多消费者一进酒店,发现原本应该很丰盛的欢迎果盘,变成了一个苹果一个香蕉,香蕉可能还是烂的,气得直接上小作文吐槽。
然而,酒店也很委屈,平台费用越来越高、好评成本越来越高,还有伺机而动背刺房价的“调价助手”,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只能在服务上做减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我们都知道,一个健康的平台生态应该是三方共赢的,就像三角凳一样稳,平台、商家、消费者缺一不可。一旦有一方被压垮,整个生态就会面临崩塌的危险。
目前看,平台短期虽然可以通过压榨商家获取利益,但把商家逼死了,以后抽谁的佣?把价格压到地板之后,服务质量还能看吗?最后用户用脚投票,换个平台,这才是真正的生态崩塌。
其实,携程的这种做法并非首创,在国际上这种做法早就不新鲜了,还有个正经名号叫“最惠条款”。
只不过这玩意儿现在在全球都被围剿,德国、中国香港、韩国、欧盟全都出手整治过,Booking.com也刚被欧盟法院裁定违法。这说明携程的这种做法在国际上就是踩红线的,并非商家事多、敏感。
如今,整个酒店老板们等的,不止是关掉一个“调价助手”、弄掉一个“二选一”政策,而是整个酒店商业生态能不能回归理性。不能再让算法、流量继续当霸王,把定价权、经营权还给酒店。
而携程被约谈事件也为整个酒店行业敲响了警钟:只有平台、商家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才能重建一个健康、公平、可持续的酒店商业生态,实现三方共赢的局面。(本文转载自《闻旅派》网站,原文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