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启示:利用“未知奖励”触发多巴胺分泌,低成本制造上瘾循环)
3、明星裂变:从带货到文化符号
✔BLACKPINK成员Lisa晒照后,东南亚销量单周激增300%;
✔蕾哈娜将Labubu挂上爱马仕包,欧美年轻人跟风“包挂文化”。
(关键点:明星自发传播>硬广,产品成为身份标签)
4、全球本土化:文化符号精准嫁接
✔在泰国:封Labubu为“神奇泰国体验官”+推出金丝服饰限定款;
✔在法国:卢浮宫开快闪店,用海军蓝配色提升艺术感,溢价40%。
(核心逻辑:尊重本地文化,而非强推“中国审美”)
二、广告人必学的五大策略
✅1、设计“情绪容器”,别只卖产品
68%的年轻人买潮玩为“解压”。Labubu的锯齿尖牙=反叛精神,奶茶杯印“不及格也没关系”也能日销破纪录。
√行动指南:把产品变成情绪符号(比如:社畜主题盲盒“周一去死吧”)。
✅2、植入游戏化机制,让消费变好玩
✔随机奖励:美妆品牌推“神秘福袋”(含小概率正装口红);
✔进度系统:集齐5款盲盒解锁隐藏剧情,激发收集欲。
✅3、全球化=本地化×符号转译
✔三步落地:深挖本地文化(墨西哥款加入亡灵节骷髅元素);
✔放权本土团队(北美团队100%当地人决策);
✔占领地标(卢浮宫门店提升品牌逼格)。
✅4、用技术放大参与感
✔AR增强体验:扫Labubu触发消防员动画,延长情感投射时间;
✔AIGC共创:运动品牌开放AI工具,让用户设计球鞋并票选量产。
✅5、做生态,而非单品
✔构建“用户共创-交易-沉淀”闭环:官方社群运营(如泡泡玛特APP用户日均停留28分钟);
✔规范二级市场(限量款绑定身份证,抑制黄牛炒作)。
三、总结
泡泡玛特的成功,是用情绪设计+心理机制+文化尊重+技术参与四把钥匙,打开了Z世代的钱包。广告人请记住:未来属于“玩心制造者”——谁能让消费变游戏,让产品变情绪容器,谁就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