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白羽鸡种源对肉鸡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虽然中国人现在已经实现了“想吃鸡就吃鸡”的愿望,但这种“自由”实际上潜藏着一个大问题:我们吃的白羽鸡的鸡种,几乎完全依赖从国外进口。

中国每年要从美国进口一百多万套祖代鸡,而这些祖代鸡一年半就得换代。

这就意味着,我们得不停地从国外买鸡种,才能保证国内白羽鸡产业正常运作。

这种依赖性可不简单,一方面进口成本很高,另一方面也让中国白羽鸡产业随时可能被别人“卡脖子”。

外国公司可以随便涨鸡苗的价格,从最初的一只5美元涨到37美元,足足翻了七倍多,我们也没什么办法。

这些外国公司掌控着货源,为了自己的好处,想卖多少就卖多少给中国,这会让国内市场价格像坐过山车一样,养鸡的农民可能会因此亏惨。

举个例子,2014年到2015年,美国闹禽流感,美国的鸡苗公司停止向中国供应鸡的“爷爷奶奶辈”,持续了半年之久,差点让中国的白羽肉鸡养殖业彻底完蛋。

这段经历,到现在还让很多业内人士提心吊胆。

实际上,中国曾经尝试自己培育白羽鸡。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国家就着手开展肉鸡的育种工作,并从国外引入了一些顶级种鸡的祖辈。

一九八六年,北京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成立,专门进行国产白羽鸡的培育。

那时候,为了能够进入中国市场,一些国际顶尖的育种公司不得不向中国出售一部分顶级种鸡的祖辈。

这些祖辈级别的种鸡非常珍贵,因为它们可以用来繁育更多的鸡,就像“能生金蛋的鸡”一样。

早期中国育种工作发展比较慢,主要原因是缺钱、技术不足。

特别是在引进国外曾祖代种鸡时,总是想着尽量省钱,引进数量也比较少,说是“满足育种需要的最少数量”就行了。

通常每个配套系最多引进一万只,有的甚至只有几百只。

这样一来,种鸡群规模太小,遗传基因不够丰富,容易导致种群退化。

还有一些育种单位比较着急,想快速见到成果,就急着推出还没有完全成熟的祖代鸡,结果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

只有北京艾维茵这家中外合资企业,采纳了外国专家的意见,大手笔地引进了曾祖代鸡,之后也不断引入新的育种材料,这才成功培育出了我们自己的肉鸡品种——“艾维茵”。

在2001年,“艾维茵”肉鸡的市场份额一度达到54%,让中国的白羽鸡产业看到了希望。

可惜的是,这种好势头没能保持住。

因为种鸡场的位置选在了人口稠密的地区,防疫工作做得不够好,再加上禽白血病和禽流感的爆发,“艾维茵”最终在2004年彻底退出了市场。

这次失败的教训令人难忘,深刻揭示了中国在种子自给自足、疾病预防控制以及育种研发投入上的欠缺。

也如同警钟般提醒我们,必须坚定地走自主研发的道路,加大投入力度,补齐短板,才能避免重蹈覆辙,掌握农业发展的关键命脉。

中国白羽鸡市场在首次尝试国产化失败后,再次遭遇困境。国外企业采取了更强硬的策略:不再向中国出售曾祖代种鸡,只提供不能用于繁殖的祖代鸡。

他们甚至发出警告:“如果中国企业试图自主研发,我们将停止供应祖代鸡!”

尽管形势非常不利,中国企业并没有因此放弃,依然有一群人默默地为此努力攻关,如同在黑暗中行军。

在福建光泽县大青山深处的偏僻地带,有一家高度戒备、与外界几乎隔绝的养鸡场,这里肩负着中国自主研发白羽鸡的重任。

这里是圣农集团的白羽鸡育种基地,为了避免再次经历国产化失败的困境,

圣农集团从之前的教训中汲取经验,最终选址在人迹罕至的深山中建立育种基地,采取全封闭式的严格管理模式,对人员和物品的出入进行严密把控。

圣农集团的创始人傅光明,带领他的团队,开启了充满挑战的自主研发道路。

为了培育出色的品种,他们不惜花费四年时间,奔赴全球各地搜寻最佳种源。

他们以优厚的待遇,聘请了国内一流的育种专家,并且签订了严格的保密协议,低调地进行研发工作。

傅光明曾表示:“在资金、人才和设备上,要什么给什么,设备要给就给全世界最顶尖的。”

2019年,圣农的秘密研发项目仍然没能瞒过美国公司的眼睛。

美国公司非常恼火,直接来到圣农集团总部,态度强硬地警告:“如果再继续进行研发,立刻停止向你们供货!”

当时,圣农集团每年需要养殖超过五亿只鸡,一旦对方停止供货,公司将会遭受巨大损失,甚至有破产的危险。留给傅光明思考的时间只有三十分钟,这无疑是一场非常严峻的考验。

最终,他决定坚定地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研发,没有因为美国公司的威胁而妥协让步。

面对美国的要求,他们毫不犹豫地拒绝,干脆利落地结束了双方的合作。

“逐客令”一下达,美国方面显得措手不及,或许他们并未预料到,中国企业会如此坚定。

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中国已具备了可以和他们竞争的能力。

圣农集团历经多年潜心研发,成功培育出多个国产白羽鸡品种,并获得国家权威部门的审定认可。

这意味着,中国白羽鸡产业的关键技术,即“中国芯”终于掌握在自己手中。

长期以来,中国白羽鸡产业一直依赖国外种源,如今这一局面彻底改变,中国实现了白羽鸡种源的自主可控,摆脱了受制于人的困境。

2019年,他们成功培育出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白羽鸡品种,命名为“圣泽901”。

此后,北京峪口禽业推出了“沃德188”白羽鸡,广东新广农牧也研发出了“广明2号”白羽鸡。

这些成果表明我国在白羽鸡育种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自主培育的三个白羽鸡新品种,在生长速度、鸡肉品质、适应环境能力上,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这三大品种在2021年通过官方审定,开始大规模推广。

这意味着中国摆脱了长期依赖进口白羽鸡种苗的局面,老百姓可以吃到更多更实惠的国产鸡肉了。

2023年6月,我们自己养的白羽鸡头一次走出国门,卖到了坦桑尼亚。

这可不简单,说明我国在白羽鸡市场里越来越有话语权了,也代表着我国在保障粮食安全这件事上,又往前迈了一大步。

想想我们能实现“想吃鸡就吃鸡”的自由,背后是中国企业一直以来的努力奋斗,更体现了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