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王查理七世角度看,法国王权受到了威胁,因为王权的加冕仪式是在贞德的授意下进行的,那么贞德是否也有可能以天主圣意的名义剥夺法王的王位呢?从查理七世姐姐、英国王后的角度看,王后希望查理六世死亡后由英王继承法国王位,剥夺查理七世的继承权,然后依靠英王的势力向整个法国发号施令,而贞德的做法却让王后的希望破灭了;从法国贵族角度看,一个农村弱女子本应在家干家务,却在战场上声名显赫,让这些贵族们无地自容,必除之而后快;从法国教会角度来看,贞德号称奉天主圣意,而教会也是天主在人间的代表,教会的权威直接受到了威胁。总之,无论是英法统治者还是教会,都与贞德产生了越来越深的裂痕。

后来,在一次小型战斗中,贞德被勃艮第人捕获。没有历史证据说明这是法国统治者故意设下的圈套,但法国统治者以后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按当时惯例,只要被俘者的亲属交一定的罚金就可以被赎回,贞德的父母都是贫苦的农民,根本没有能力缴纳赎金,民众普遍期待法国统治者缴纳赎金来挽救贞德,但直到贞德处死也没看到法国统治者有什么反应。

勃艮第人也不喜欢贞德,但他们也不想亲手处死自己的同胞,于是重金卖给了英王。英王恨死了贞德,因为贞德以天主的名义率兵抵抗,英军连连受挫,士气低落,必须利用贞德,决不能让她轻易死去。如果英王直接把贞德杀死,虽然解了心头之恨,但也可能激起法国人的义愤,这对自己非常不利;英王心想,如果让法国教会以异端和巫婆的身份烧死她,那么贞德就不再是天主的化身,而是中了人人厌恶的魔道,这样不仅打击了法国人的信心,而且增加了英国人的勇气。

机智贞德与莫须有审判

于是英王找到了法国巴黎的一个亲英的主教,把任务交给了他。这位主教的职位是在英王的支持下获得的,必然会为英王效犬马之劳,他精心地选择自己能够控制的陪审员,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之后,开始对贞德进行审判。

主教的第一个问题:“贞德,你是否觉得你受到了上帝的恩典?”这是一个恶毒的陷阱,根据当时的教条没有人可以肯定他受到了上帝的恩典,如果贞德肯定这个问题,说明贞德就是异端;如果贞德否定这个问题,说明贞德承认自己是有罪的。总之无论如何回答,贞德都是有罪的。贞德机智地回答说:“如果我没有受到上帝的恩典,请上帝给予我;如果我已受到上帝的恩典,请上帝继续给予我。”当时全体审判人员都目瞪口呆,他们的预谋落空了,不知如何继续,只好暂停审判。

主教后来又问:“跟你谈话的圣人用的什么语言?”贞德回答:“他们是法国的圣人,是天主派他们来帮我把敌人赶出法国的,他们当然要用法国的语言,他们当然要用法国语言。”主教最后又问:“你怎么知道这些想法不是你头脑里自己臆想出来的呢?”贞德回答:“不是啦,我们的思想意识是天主送给我们的,所以只有天主才能跟我们交谈。”主教无计可施,只好威逼利诱,对贞德说:“只要你承认是恶魔叫你干的,免你一死。”贞德宁死不屈。在英王的强大压力下,主教最后篡改了贞德的审讯记录,以异端和巫婆的罪名把贞德活活烧死。

贞德之死并没有帮助英王,反而帮助了法王,这个事件激起了法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使法国人认识到法国是法国人的法国,谁继承王位应该由法国人说了算。于是,在查理七世的带领下,法国人一鼓作气,把英国侵略者赶跑了。

英法百年战争结束了,但贞德之死一直是法王查理七世心中的结。如果不给贞德重新审判,恢复正义,会直接影响法王在法国人民心中的形象,人们会认为法王不过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更重要的是,如果不给贞德重新审判会直接损害法王的权威,不要忘了法王是在贞德帮助下加冕的,假设贞德是异端和巫婆,那么法王的加冕就不是天主的圣意,因而法王也就失去了合法性。再说贞德已死,不会对法王造成什么威胁,对法王来说有百益而无一害。于是在法王的干预下,法国教会对贞德重新进行了审判,正义得到了伸张。

圣女贞德,鲁莽的爱国者,法国病急乱投医送她上死路。

圣女贞德,英法百年战争期间法国涌现出来的一位“美少女战士”,法国军队在她的带领下一度所向披靡。

说起英法百年战争,那是人类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战争。在欧洲,英国和法国就像一对活宝,多年以来争斗不休。两个国家的仇怨从维京海盗劫掠欧洲时就已经结下。

公元911年,维京海盗头目罗洛占据法国的诺曼底,并与法国国王达成交易,诺曼底公国附属于法国。一百多年后,诺曼底公爵威廉渡海征服了英格兰,从此,英国国王就具有了双重身份,在英国他是国王,在法国他还拥有诺曼底公国。

欧洲的封建国家,结构非常松散,各个诸侯与国王的地位相当,国王不过是个地盘更大一点的诸侯。在对外作战时,国王是军队的召集人,诸侯从自己的领地派兵加入国王的队伍。而诸侯的领地如果因为某些原因落到外国人手里,国王只能干瞪眼。法国就碰上了这种尴尬事。

随着事情的发展,法国人发现情况越来越严重。1127年,威廉的孙女玛蒂尔达嫁给了法国安茹公国的若弗鲁瓦,二人所生的孩子亨利二世当上了英国国王,于是英王又拥有了安茹公国。后来,法国南部阿基坦公国的控制者——法国王后埃莉诺与法王路易七世离婚,嫁给了亨利二世。英王又拥有了阿基坦。

此时,英国国王手上拥有法国的诺曼底公国、安茹公国和阿基坦公国,几乎一半的法国领土落到了英国国王手里,问题严重了。法国人当然不会善罢甘休。十三世纪初,法王腓力二世派兵攻打英国在法国的领地,最终收回了诺曼底和安茹。

这回轮到英国人着急了,但是着急也没办法,只能等机会。又过了一百多年,法王查理四世去世,只留下一个女儿,而法国人规定女子不能继承王位。除了这个女儿,查理四世最近的亲属是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这没办法,欧洲的贵族不跟平民通婚,因此各国皇室之间经常联姻,搞得整个欧洲都像是一家子。

但是法国人无论如何不想接纳一个英国人来当国王,因而最终选择了查理四世的堂哥,让他加冕为国王,称为腓力六世。英国人本就急于拿回当年丢掉的土地,因此爱德华三世借机下令禁止向法国出口羊毛,而腓力六世也宣布收回爱德华三世在法国的领地,双方全面开战,百年战争打响了。

这一场战争打打停停,双方像闹着玩似的。居然还有中场暂停,比如黑死病来了,大伙儿死的人都挺多,那就停战十年。比如一段时间英国输得有点惨,那就签个协议,停战二十年。

战争打到十五世纪初,法国出了个乱子。法国出了个精神病国王查理六世,他无法处理国事。勃艮第公爵约翰与奥尔良公爵路易为了争夺法国摄政大权打得不可开交。查理六世的小儿子(即后来的查理七世)接任王储大位后,本打算与约翰签署和平协议,结果约翰在签约前被杀。继任的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三世认为王储是主谋,遂转与英国勾搭。

接下来,事情急转直下,法王查理六世的老婆伊莎贝拉代表老公签署了《特鲁瓦条约》,出卖了法国。根据该条约规定,法国是英法联合王国的组成部分,查理六世之后法王不再是查理七世,而是英王亨利五世和他的继承人。

很凑巧,条约刚签完没多久,疯疯癫癫的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一起死了,此时法国怎么办?难道真找亨利五世的继承人来法国当国王吗?那个小孩叫亨利六世,这时刚九个月。法国全国上下都拒绝这件事,他们聚拢到查理七世周围,共同对抗英国和他的帮手勃艮第公国。百年战争重燃战火。

接下来这几年里,法国军队除了挨揍就是挨揍,没有取得一场战斗的胜利。英国和勃艮第联军顺利开到奥尔良,开始围城。1429年,正当法王查理七世愁眉不展的时候,一位身着男装的法国少女被带到了他面前。

根据少女的自述和其他人的说法,查理七世得知,少女名叫贞德,老爹是村里的小官,负责收个税啊啥的。贞德自己说,12岁的时候她一次性碰到了天主教中的三位大神,一个是天使,另外两个是天主教曾经的圣徒,他们告诉贞德,一定要赶走英国人,让法国国王在兰斯加冕。

早在1428年,贞德就找过法国指挥官博垂库尔,但是博垂库尔把她当做神经病打发了。

这一回,贞德又来了,据说她还成功预言了不久之前法国军队的一场大败,这让博垂库尔不敢怠慢,带她面见查理七世。查理七世调查了贞德的背景后,打算相信这个女孩子。他也没办法了,他的手下全是一些身经百战的老将,当然,其实查理七世想说的是“身经败仗”这四个字。法国的军队在他们手里已经很久不知道胜利的滋味了。现在,查理七世快绝望了,如果没有奇迹,法国军队很可能被困死在奥尔良。这个叫贞德的女孩既然说有神的指示,那就让她试试,死马当作活马医呗。

4月29日,贞德抵达前线。当时以迪努瓦公爵为首的法国将军们仍然坚持保守的战术,要坚守阵地防御英军。然而贞德却坚持要直接攻击英军,将军们没有办法,毕竟贞德是国王派来的人,得听她的。结果,第一场战役,贞德就取得了胜利。

贞德的名声开始传播开来,所有人都认为,贞德受到了神的指示,跟着她肯定能获胜。贞德作战也特别勇敢,经常身先士卒,即便受伤也不离开战场。其实贞德没有什么策略,所有的战役,她的唯一的策略就是冲击敌人,与敌人正面对决,却往往收到奇效。法军在她的带领下,很快就取得奥尔良包围战的胜利。

接下来,在贞德的坚持下,法军开始进攻兰斯,因为贞德自己说过,神对她的指示是,法国国王将在兰斯加冕。依然是愣头楞脑的横冲直撞的战术,贞德居然再次创造了奇迹,法国军队真的将英军赶出了兰斯。1429年7月,查理七世在兰斯加冕。而贞德的名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个被神指引的女子。

但是,贞德的运气很快就用完了。到了第二年的3月,在一次战斗中,法军被英国与勃艮第的联军击退,贞德选择断后。结果大部队进城后,城门居然提前关上了。断后的贞德无法进城,最终被勃艮第军队俘虏。

​很快,贞德被交到英国人手里,接着就是审问与判刑。其实这个过程已经没什么可说的,所有审问过程的剧本,英国人都已经写好了。贞德不过是一个文盲,在英国人的诱骗下签署了认罪书,最终被活活烧死。

这就是圣女贞德的经历,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人?就我看,首先她是个爱国者,这个没问题,她帮助祖国,与英国人英勇作战,并牺牲了性命,爱国者这个称号当之无愧。

其次,她也许是愣头青。所谓神的指示,肯定是不存在的是,但是不代表一定是她在骗人。也许她是某种程度上的宗教狂人,将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当做神迹,也未可知。关键是,她一门心思相信这一套,相信自己凭借神的指示,就能无往而不利,因而在战场上总是一往无前。与其说是勇敢,不如说是愣头愣脑的撞大运。

如果真有神在暗中指示她,那么她也不会被勃艮第人俘虏,并最终死于火刑柱。法王利用贞德,无非是病急乱投医而已,只是这一把投对了。

多年后,经过贞德母亲的努力,她的罪行得到教会的平反,并被封为圣女。此后,法国逐渐开始建立起自己的民族国家,而历代有志于统治法国的人物,都会将贞德视为法国的象征,这一楷模形象的建立,无非是希望民众以她为榜样,为法国效力。

当然,无论如何,贞德都是一个令人敬佩的爱国者,值得后人学习和景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