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出现的传国玉玺都是后代皇帝制造的,秦始皇时期那枚传国玉玺长什么样,尺寸多大,质地如何,后人都无从知晓,因此从古到今关于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一事质疑声从未断过。
古代的“璧”是主要用于祭祀的一种玉器,扁平,圆形中间有小孔,尺寸不一,据目前出土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璧的直径在15到25厘米之间,厚度一厘米左右,鲜少有更大的,要是用于随身携带的尺寸就更小了,直径不会超过10厘米。
而玉玺大家也都在各种影视剧中看过,样子基本是个方块状,下面刻印章字,上面雕有龙之类的图腾,那么精致的和氏璧是如何被雕成传国玉玺的?或者说传国玉玺真的有可能是有和氏璧打磨而来吗?
影视剧中的玉玺都十分厚重,个头也很大,盖大印的时候都得两只手拿着往下盖,但依据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其实玉玺大多都很小巧,更便于随身携带。在陕西出土的汉代的玉玺,高度也只有2厘米,大小2.8厘米见方,重量也只有33克,由此可见,玉玺并不是大家印象中的“大块头”。
在史书《后汉书》也有过刘邦将自己得到的传国玉玺随身佩戴的记载,所以玉玺的大小与寻常所佩戴的玉饰应该差不多,古代能工巧匠甚多,用环形的和氏璧雕刻成一块小玉玺也算能解释得通了。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算是一种佐证,就是工匠做玉玺的时候,并未刻意将整块玉璧雕成玉玺,而是只选取了和氏璧中最完美最精致的那一部分用做了玉玺的原材料,制成了这块传国玉玺。
而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的一种观点,则是玉玺与和氏璧本出自一体,但却并不是取材于和氏璧。在史料中有这样一句描写,意思是说卞和抱着这块玉璞在楚山之下痛哭不止,能用上“抱”这个动作,可以猜想这块玉璞原石的个头不会太小,古代的玉璧大小规格也是有着严格的规定的,不会拿整块玉料来做和氏璧,因此就极有可能还剩下不小的玉料。
秦始皇在攻打下六国之后,在别国王宫的宝库之中找到了未经打磨雕琢的剩余玉料,他的玉玺很有可能是采用剩下的玉料所打造的。
现代有很多学者认为,传国玉玺其实是用蓝田玉做成的,与和氏璧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不过这些都只是后人猜测,传国玉玺早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世人无缘再见了,也许像一些学者猜测的传国玉玺可能压根就不存在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